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81|回复: 0

蔡元培影响了无数北大学子吃素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799

回帖

1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3185
发表于 2021-7-16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他影响了无数北大学子吃素,
北大永远的校长:蔡元培

原创:勤行之



今年被大家刷爆网络的是一部主旋律剧《觉醒年代》。

故事主要发生在北京大学,提到北京大学,必然要提起当时北大的校长蔡元培。他任职北大校长10年,而真正执掌北大的时间只有短短的5年。

而他却被历代北大学子们称为“永远的校长”。

杜威对蔡元培先生评论“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对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毛主席更是赞誉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剧中蔡先生的形象是睿智、沉稳还有一点憨憨的可爱。

他为请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可以三顾茅庐。

他高兴之时,喜欢唱戏。

他平时吃饭很简单,零食特别喜欢吃豆豆。

而让人有些意外的是,那个时候蔡先生正在吃素!他通过吃豆豆补充蛋白质。

不仅仅蔡先生吃素,在民国那个时代在文化界、教育界和政治界有许多大佬们在素食。

01  民国的素食者们

影响蔡元培先生吃素的人叫做“李石曾”。熟悉民国历史的人可能知道他。他是中国著名教育家,故宫博物院的创始人之一,享年92岁。

李石曾被称为“豆腐博士”,1907年留法期间他用法文出版了《大豆的研究》一书,其中写道:黄豆的营养和牛奶相似。

同年他在法国创建了“豆腐公司”。

豆腐公司生产的豆腐制品在法国引发热潮,公司赚的钱支持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和当时中国留学生赴法勤工俭学。

后来孙中山先生也受其影响吃起了素食。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都提到素食的益处。

在北大的素食者中,还有一位梁漱溟,享年95岁,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

另外文人中还有37岁开始素食,之后出家的弘一法师李叔同。以及他的徒弟丰子恺。

民国时期著名的素食者还有大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他素食50年,享年87岁,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毛主席提出的养生方法:“遇事不怒,基本吃素,多多散步,劳逸适度。”也受到了黄炎培先生的影响。

民国时期有很多素食者活动在社会各界,他们推动了历史,发出耀眼的光。

02  进击的北大素食校长

蔡元培先生任职北大校长期间不仅自己吃素,还积极推广素食。

李石曾先生除了影响了蔡元培校长吃素,还影响了蔡先生另一件事情。

看过《觉醒年代》的朋友会发现一段有趣的故事,蔡元培在北大倡导并发起了北大“进德会”。这个“进德会”就是李石曾先生最早在法国建立的。

1918年1月19日《北京大学日刊》刊登的《北大进德会旨趣书》中,把“不食肉”作为“正心修德”的一条重要标准,指出会员修身的最高等级是“八不”:不嫖、不赌、不纳妾、不作官吏、不作议员、不吸烟、不饮酒、不食肉。

这8条都能做到的,在当时的北大有24人。除了这种道德标准上的要求,蔡校长还开启了北大最早的素食窗口。

1917年11月15日的《北京大学日刊》发表了一篇文章:一位叫林明侯的学生,来信建议校方提倡素食。

蔡元培作了批复:“右提议鄙人甚所赞成。同学中有赞成斯举者,可速赴斋务处报名,以便议定办法。”(你的提议我非常赞成。同学中有赞成素食的,可以马上到食堂管理处报名,方便商议后讨论具体办法。)

自此北大校内一度兴起素食的热潮,许多老师和学生都开始素食。

蔡元培先生在北大播撒下了素食种子,现在北大有“素食文化协会”,这是中国大陆高校首家素食类的学生社团,现有会员数百人,遍布北大各院系。

可惜蔡元培先生在1921年,因为时局动荡学校管理艰难,他在心力憔悴之下腿部染疾到无法走路。医生强烈建议他肉食补充营养。

自此蔡校长结束了12年的素食,开始少量吃肉,从此之后开始半素食。

因为没有找到健康的素食方法,北大时的蔡先生比较瘦,身体不太好。

蔡校长对此非常后悔,他在晚年写《自写年谱》中说:“素食十二年,至民国元十年,在北京因足疾被医生劝告而又食肉,深愧不如李君(李石曾)的坚定。”

现在看来是蔡校长没有找到一条健康的素食方法,以至于身材消瘦影响了身体,但他素食之心未曾改变。

03  蔡校长吃素的原由

蔡元培先生对素食如此向往,是什么样的动力在推动着他?

蔡先生在《自写年谱》中写道:

“适莱比锡有素食馆数处,往试食,并得到几本提倡素食之书,其所言有三益:一、卫生,如李君所言(易患传染病,不利于消化,含有毒素);二、戒杀,不肉食则屠杀渔猎等业皆取消,能因不忍心杀动物之心,而增进不忍心杀人之心,战争可免;三、节省,一方牧场,能以所畜牛羊等供一人一岁之食者,若改艺蔬谷,可供给十人之上。”

另外蔡先生还从人性上论述素食的好处:“肉食必引起杀生,这是对动物生命的蔑视,不人道。”

蔡先生的“素食”观念最根本的还在于“戒杀”,他说:“戒杀,不肉食则屠杀渔猎等业皆取消,能因不忍心杀动物之心,而增进不忍心杀人之心,战争可免。”

蔡先生吃素正是因为内心对生命的珍惜,而这一份珍惜进一步演化成对他人的包容。

正是这份珍惜和包容让蔡元培先生屡次谴责南京国民党当局滥杀行为。

他曾电救杨开慧烈士,援救许德珩等爱国民主人士,营救丁玲、朱宜权等共产党员。

蔡先生的这份心我理解为“恻隐为怀”。正是国学大师辜鸿铭所说的,中国人独有的精神“温良”。

也正是这份心让蔡先生在北大任职期间既能支持“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又能包容传统的文人学者。为中华文化的又一次百家争鸣打下了基础,为五四运动奠定了基石。

而在这份包容心的支持下,蔡先生一直在推行着自己的平等理念。

04 推动平等的蔡先生

蔡先生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

他25岁考中前清进士,进入翰林院;35岁办学校;36岁闹革命研制炸弹;37岁建立“光复会”;45岁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49岁任北大校长;65岁创办“世界文化合作中国协会”。

现实中蔡先生的办公室中真的陈列着当初做的炸弹样品

但是无论发生着什么大事,蔡先生始终推动着自己平权的思维。

首先他关注着女性,他应该是国民时期少数的男女平权推动者。

蔡元培先生的第一次婚姻完全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妻子王昭也是一个传统的封建女性,不仅没有文化,而且还裹脚。

但蔡先生在接受新思想后,努力修复夫妻的关系,写下了著名的《夫妻公约》。

第一任妻子辞世后,蔡元培先生又写下了“征婚五则”。

第一、是不缠足的女性;第二、须识字者;第三、男子不得娶妾;第四、如果丈夫先死,那么妻子可以改嫁;第五、夫妇如不合,可以离婚。

这在当时看来绝对是惊世憾俗而且不可理喻。但蔡元培先生就是依此找到了自己的良配。

蔡先生和第二任妻子黄仲玉以及孩子们

另外蔡先生还创建过女校,开了大学招收女生的先河。

当时,男尊女卑的陋俗依然根深蒂固,不论官场还是民间,仍将“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女授受不亲”等奉为金科玉律。女性进入大学,那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百般阻挠。

蔡元培先生准备了数年,终于在1920秋季招考时正式招收女生。

他的著作《我在北京大学》中有记:“我是素来主张男女平等的,九年(指民国九年,即1920年)有几名女学生要求进校,以考期已过,姑录为旁听生,及暑假招考,就正式招收女生。”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首开女禁,上海、南京、广州、天津等地竞相仿效,女生络绎进入各地大学,终于蔚成风气。

除了对于女性平权的推进,蔡先生还推进了北大的旁听生制度。让那些没有机会进入北大,但是对知识渴求的学子们有了机会。

正是这种制度让北大不仅仅是北大学生的北大,而成为了中国学子的北大。

这些旁听生被人称为是“北大游学生”。他们之中有:毛泽东、瞿秋白、沈从文、曹靖华、周建人、冯雪峰、丁玲、柔石、杨沫、季羡林...

看到这些照耀古今名字,真的是让人心怀激动,感慨万千。到现在旁听生们依然活跃在北大校园的各处。

蔡元培先生在北大短短的5年时间,便将一个传统的官僚学校,变成了近代新文化的摇篮。从这里孕育出了“新一代的青年”。

仔细体味蔡先生改造北大的动力,正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兼容并包的理念和蔡先生向往素食时对生命的珍惜一脉相承。

素食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就是在珍爱生命包容生命。

有这样的素食校长,是中华民族之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觉醒家园】 www.awaker.inf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4-6-16 18:13 , Processed in 0.07365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