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25|回复: 0

【斯坦·格罗夫】全息呼吸的“无为”之道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799

回帖

1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3185
发表于 2019-8-2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斯坦·格罗夫专访:全息呼吸的“无为”之道

简言:这次采访是赶在格老的两段行程之间。事实上,是占用他的早餐时刻进行的。由于时间所限,我将主题聚焦在全息呼吸体验者可能关注的问题上:

1、全息呼吸法与其它呼吸治疗的区别?

2、全息呼吸的过程为何设置彩绘曼陀罗的环节?

3、怎样将全息呼吸的体验(或者任何非常态意识的体验)落实回生活中?

忍不住要说的是,透过短短时日的接触,大家发现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是极为神奇的“存在”——因为,看不到他累。无论行程多么“始料未及”的周折,无论其他同行者(最年轻的比他小近六十年)是否累得东倒西歪,他还是充满精力与幽默感的为他人打气或者自得其乐。他拒绝对被特殊关照,甚至仅仅帮他拿巨大的行李箱,也会被他拒绝。

他会认真而坚定地说:“我又不老。”

他真的不老!他的好奇心是惊人的,不亚于最有好奇心的孩子同时又兼具深度。遇到每一个新事物,他都会天真询问(而不是俨然权威般的评论),也愿意毫不设限的去“尝试”(比如任何胆敢摆在他面前的食物)。

正是这种既具学识和经验又具无限好奇心的探索精神,才得以开启与继续他的人类意识的研究工作吧。

全息呼吸的“无为”之道

偲程:我想基于自身的体会来开始,我曾经学习过其它的呼吸治疗法,它们与全息呼吸的某些部分是不同的——以前的方法强调技巧、强调怎样进入状态;然而在全息呼吸的过程里,我甚至不知道是如何进入与启动的,只是快速地呼吸了几下,甚至身体还没感到发麻,就已经有了“扩张”与“启动”的感觉。这是怎么发生的?

格罗夫:这就像是我说过的,心理学有许多流派,每个流派对于人类的心智都有各自的解释,基于这些解释,便有了不同的技术来应对不同的心态。

同样的,有许多的呼吸治疗方法,而全息呼吸的根本是你内心的智慧和佛性,是那个核心的智慧团体。我们的呼吸过程是由这个智慧所指导的。其它方法,比如德国有人使用的是:必须坐成瑜伽士的姿势,按照特定形式呼吸。

又或者,道家说,左右鼻孔轮流呼吸。全息呼吸则是根据内心的智慧来作引导,刚开始可以呼吸得快些,但要相信内心的智慧会指导每个人在过程中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因人而异的呼吸方式。

整个全息呼吸过程中的身体运动,我们并不给其任何限制。他们躺在那里,自发地去做任何内心想要做的动作,我们给予其充分自由。

我们反对在过程里努力想要达成什么目标,我们的哲学是“无为”。一旦你努力了,你就是在干预自然的运作;人为,就会产生干扰。

偲程:在其它的呼吸治疗过程里,同样会出现情绪的释放、创伤的完形或是超意识体验。从这样的经验与效果来说,它们与全息呼吸又有何不同呢?

格罗夫:首先,在一开始,我们并不鼓励大家“做”什么,也不鼓励他们强力地呼吸。

其次,我们允许身体运动是自然而自发进行的,没有任何限制;就像是开药,我们不给你开药,不告诉你具体的技巧。

第三是音乐的不同。我们的音乐来自不同的灵性传统,比如古老的萨满、部落、包括密续的音乐。第四,在身体工作方面也有很大差别。

其它方法有一个结构:比如先从腹部开始,一个部位一个部位往某处移动。全息呼吸则完全根据体验者自身的反应,相信体验者内心的智慧。

在过程中,体验者的身体会告诉我们该如何处理。我们只是辅助者,只会对你讲,你哪里有问题需要我来做工作?而不是像其它方法按照固定的顺序进行。人们看到全息呼吸的导师们工作时,可能认为他/她被赋予了处理不同情况的特殊方法。其实完全没有。

我们惟有一个原则:对方感受到什么,我们就把对方这个感受强化到极致。要做的仅此而已:把他们的感觉予以强化,让要发生的事情得以加速发生。

并不是我们在推动什么,而是在体验者请求之后,我们才将手放在其身体部位,请他/她主动回应我们的手,请他/她自己强化该区域的体验。所有的力量都是交由体验者来掌握。

比如,你感到手臂紧,我们会将手放上去,告诉你,我将施加一定阻力帮你将体验强化到极限。在过程中,如果你想摇晃身体或有什么想要呈现,比如想要喊叫,我们都会说,让当下所有想要流露与表达的,统统流露与表达出来。

曼陀罗的多重面向与象征

偲程:那么曼陀罗彩绘呢?我们都知道曼陀罗本身是属于单独的疗法与系统,将它加在全息呼吸之后,是一个固定环节吗?似乎虽然加入了这个环节,却并未进一步去工作,如此组合的意义好像并不清晰,尤其对于初次体验者而言。

格罗夫:我们使用的曼陀罗方法是JoanKellogg在新泽西的诊所发展出来的。首先是拿一张纸画个圆,让病人开始描绘,在某种程度上,这是诊断。最后根据画中各元素的组合方式,来诊断病人面临怎样的议题。有许多论文谈及这个工作,比如画成绿色意味着什么,无色又意味着什么。

我们知道关于曼陀罗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但不会把它们预先介绍给体验者,否则她们会有预设在其中。某种程度而言,曼陀罗在整个设置里就像是呼吸体验的报告,这个报告是叙述自身呼吸体验的辅助工具,是帮你进行最后叙述的一个环节。

荣格说过,如果给大家一张纸,画个圆,人们就会本能地想要把自己的经验与故事填充在整个圆里。

另一点则是:很多时候,曼陀罗的解读是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给出的可能性,包括各种流派与角度的解读,有时这些解读与体验者的经验完全没关系,而我们做的正是把整个解读权和力量交还给体验者,因为他们才是自己最好的老师、才是自身体验的专家,而不是某位叫做咨询师或疗愈师的人。

比如弗洛伊德一直强调,(如果你是精神分析取向的话)画到蛇就代表男人的阴茎。但假如放到更大的意识图谱上进行解读,很多时候,一条蛇其实意味着第一或第二矩阵之中,那种完全出不去的状态。就像是前几天演示给大家看的画,一条蛇缠绕着一个人的身体,从他的嘴钻了进去。

如果再将图谱放大,你会发现在超个人领域或不同灵性传统里,蛇代表着全然不同的事物。在基督教里,它代表引诱亚当和夏娃的撒旦;在印度教,蛇是昆达里尼(拙火)能量;在奥地利的彩虹部落,蛇又是完全不同的意象。

同一意象,解读各异。其实,体验者看到同样一条蛇,对其的理解也可能归属于不同的传统。换句话说,他的体验是与集体潜意识的原型建立了连结。当人连结到特定的原型时,这个能量就反应了其生活的某个部分。

在曼陀罗的解读中,如果看到六角星,犹太教便说是大卫王之盾(六芒星);但是这在拙火传统代表心轮,他们会说上半部分代表希瓦(Shiva),下半部分代表创造势能(Shakti)。如果放在卡巴拉的传统,又有完全不同的解读。

荣格有一本关于图像解读的字典:比如看到马意味着什么,看到其它意味着什么。在不同的文化中,一个方块中间有个圆,有人认为圆是与地连结,方块是与天连结。

在另一个传统,方块代表泉水,圆代表被泉水滋养之物。还有许多类似的例子。荣格编辑这个字典是因为当年他的许多患者在治疗后会自发画出这些。荣格的自我成长过程也画了许多曼陀罗来自助,《红书》就是荣格自绘曼陀罗的集合。

许多人认为曼陀罗来自西方,但它的根源是源自密续体系(Tantric)的坛城。密续体系的画面非常抽象,只是三角形、方形、圆形等各自代表不同的事物。

Yantra(密续印度教和密续佛教观想时所用的图案)传统认为,同一副画象征着九百多位不同的神祗或本尊,不同的图形是经由不同能量而与上天建立连结的,类似于不同的呼吸频率连结着不同的情境体验。

密续的曼陀罗传统比Yantra传统更为复杂,不仅有简单的形状代表基础含义,还有更多本尊或神祗的图像在其中。事实上,曼陀罗的不同图像对应着不同的意识状态。

很多时候,我们的灵性实践就是让人在冥想时观想曼陀罗,与那个意识能量连结。另一种实践就是绘画曼陀罗。这一切就像是禅宗公案,你只有进入那种意识层次,才能够理解公案是何意思。

我有一个密教曼陀罗的幻灯可以给你,日后你可以用这些图片附注,以帮助读者更易理解我要表达的意思。西方对于曼陀罗的理解,与其根源相比是非常肤浅的。曼陀罗本身是极为复杂的体系,目前它被简单化了。

偲程:非常感谢您的回答。我问这个是因为几年前我在强烈呼吸结束后,也有绘画曼陀罗的冲动,事后感觉非常好。之后我在教学里也安排呼吸之后绘画曼陀罗,但那时我并不知道这是全息呼吸的设置形式。

格罗夫:曼陀罗不仅是体验之后的总结,它也能帮助进行整合。许多人通过绘画曼陀罗来整合自己,每天都会画。除了曼陀罗,你也可以通过写作的形式把自己平时的意识状态替换掉,从一个意识层次转到另一个意识层次,这也是一种整合的方法。

我没有太多时间解释在整个过程中,关于曼陀罗的解读原则。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你的整个曼陀罗来自个人意识,比如童年经验。

但荣格有另一种解释,他认为你画的内容许多时候是指向未来的,是来自不同的意识层次,他把这些意识层次称作自性(SELF),认为一切都从那儿而来,是它在引导我们画出纸上的图画。

曼陀罗的含义并非只是单纯指向当前;当它指向未来时,我们于此刻是无法理解的。混沌理论说:一群点在这里,旁边也有些点,旁边的点不知为何会趋向那群点而移动。只有到达那个点,才明白这群混乱的点意味着什么。因为我们眼下是看不到的,唯有抵达“那个点”之后才能了解。

所以我们建议呼吸者保存好自绘的曼陀罗,也许过一段时间,它们会有一个完形的过程。你会明白:哦,原来当初我画的曼陀罗是这个意思。我的那个体验是这个意思。

有时候,曼陀罗是对未来的预示。比如有人在纸上画了个黑点,几个月后,他被诊断为癌症;诸如此类的。

整合与灵性逃避

偲程:最后请您谈谈整合。全息呼吸的过程会有某些非常态意识的经验发生,而东方人是经由瑜伽、禅修等方式产生非常态意识的经验,比如浩瀚的视相、奇妙的声音或启示,以及对于身心经验的深刻洞察。

许多人在包括呼吸治疗在内的方法里有过高峰体验,问题在于人们很难把这些体验整合到生活里,许多人会因此脱离常规的生活状态,这是许多人的当务之急——如何把超常经验落实回日常生活之中。在您的工作中,您是如何处理这个现象的。

格罗夫:在全息呼吸结束之后,我们绘画曼陀罗,然后进行小组分享与讨论,或是跳舞、泡温泉、按摩、游泳,到大自然去看湖水、闻闻草的味道、观赏日出日落、与家人聚会和聚餐,上述所有这些活动都是帮助体验者落地,使他们回到现实生活。

因为体验者的感官此刻被强化了,所以我们让他们用被强化的感官去体验生活的点点滴滴,将全息呼吸之中的体验整合到日常行止里。

人们有时候不想面对某些课题,所以我们会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帮助他将注意力集中回这个课题。否则他们就会选择灵性逃避,逃到其它地方去。

当我们看到某个被测试者在一个圆圈里打转,这表示他在有系统的逃避某个情况。还有个被测试者声明说:我这辈子最不愿做的就是“吐”,我在呼吸过程之中永远不会吐。此人尝试去控制全息呼吸,而不是顺势而为。

关于灵性逃避的话题,有本教科书的例子是,某人一直在往灵性的方向走,是因为他在生活中有不想面对的痛苦。比如出了车祸,那个过程太疼,车祸之后很久,身体还有疼痛的细胞记忆。

或是面临小我死亡,每个人都很恐惧。如果不想进入这种境地,就会选择并且逃进某种超个人体验之中。然后,他的小我便会膨胀,自认为不是普通人。在西方文化里,很多人自认为是耶稣,于是小我就貌似不必向死亡的体验屈服,而是选择将小我神圣化。

但实际上,这种体验没什么神圣的,每个人都可以经验到。

本文源自:无央世界
采访时间:2015年6月24日(北京)
现场口译:程绍然
文字录入:李洁
校对及润色:偲程


【觉醒家园】 www.awaker.inf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4-6-17 06:45 , Processed in 0.02402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