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欲望是最强大的生命力量,与它为敌,你注定失败;与它为友,你按下了觉醒的按钮。
听到“欲望”这两个字,你多少会有一些负面的联想:贪婪、自私、堕落、罪恶......毕竟,很多哲学家、教育家都对欲望“口诛笔伐”。
于是,我们都学会了压抑自己的欲望,将欲望拒之门外,并且以克制欲望为美德。
弗洛伊德说,凡是被压抑的都会以更“丑陋”的形式展现出来。
荣格说,你一直拒绝的东西构成了你的地狱。
由此看来,无论是压抑欲望、拒绝欲望;还是放纵欲望、喂养欲望;都使我们陷入困境。
那该如何是好?
不妨从客观认识欲望开始。
1 敬畏欲望,敬畏生命
欲望,蕴含着原始的生命力量,是我们生存、创造的引擎动力。
没有欲望,就没有生命;没有欲望,就没有新生的事物。我们应当敬畏欲望,就像敬畏大自然一样。
欲望本来是中性的,就跟火一样,没有邪恶、美善之分。
火可以用来照明,也可以用来烧毁事物;同理,欲望的能量,可以转化成创作、升华生命的能量,也可能成为吞噬生命能量的黑洞。
所以,我们只需要考虑如何引导、驾驭这个中性的能量。
2 与欲望为友,按下觉醒的按钮
给“欲望”摘下“罪恶 ”、“堕落”的黑帽子,后面的就好办了。
你不再去压抑欲望,你也不再想法去消灭它,你意识到,欲望是“有用”的。
当欲望升起的时候,如果你能合理地去满足欲望,那就去满足它。如果你无法立刻满足欲望,欲望就成为一个提醒你向内看、向内走的路标。下面举例说明:
有一天,我路过一家米其林豪华餐厅,里面精美的食物非常诱人,我立刻升起了食欲,但看了看食物的价格,实在太贵,我消费不起。
没关系,我承认对美食渴求的欲望存在,我在心理做个记号:“哦,此刻有一个强烈的食欲升起,我的胃想获得满足,我感到匮乏。”
我停下脚步,去感受我的身体反应,去寻找一下,欲望在我身体哪个部位最明显?
- 喉咙有吞咽感或紧缩感? - 胃部有空虚感或搅动感? - 口腔在分泌唾液? - 心跳加快,胸口有兴奋感?
接下来,我观察自己头脑里的想法,以及情绪的波动。
- 真羡慕那些享受得起的人 - 等我挣了更多的钱,我也能坐在那里美美地吃上一顿 - 真舍不得离开这里啊 - 有些失落,但无可奈何
我觉察到自己内心在上演一个小戏剧,我允许剧情如此发展,随着我深入感受自己的身体和情绪,发现身体的反应没有那么强烈了,情绪也渐渐平缓下来。
一个念头闪过:我一定要去这家餐厅吃一顿才满足吗?好像去了也就那么回事,我自己在家吃的也很美。
我停止了头脑里的浮想联翩,转而回到当下的情境:金色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路边的榕树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美极了;一阵清凉的晚风拂过我的面庞,好像一双温柔的手在轻轻抚慰,连呼吸都变得格外舒畅起来。
原来,欲望未被满足,并不会带来苦;真正让你受苦的,是内心的执念和妄想。
3 欲望如水,可载舟,可覆舟
对峙欲望之水,古人早已给出答案:“堵”不如“疏”,“惧”不如“悟”。
大禹治水,非以土掩,而是因势利导,挖渠筑坝,化洪流为滋养。同理,对欲望的驾驭,需以智慧为堤,以慈悲为渠。
1.觉察为堤:看清欲望的虚妄 观察欲望的升起与消散。当贪念涌动时,如同站在岸边观潮,不被浪花卷走,方能保持清醒。
2.节制为渠:为欲望设定边界 节制并非压抑,而是为欲望划出合理的边界。例如,追求财富时坚守道德底线,享受美食时保持健康意识。水在渠中,方能润物无声;欲望在度中,始可助力人生。
3.超越为舟:从欲望到无欲 最高明的治水,是让水回归自然。佛法的“无我”境界,并非消灭欲望,而是看透其本质——欲望源于对“我”的执着,而“我”本空。当不再被“我”的得失困扰,欲望便失去力量。此时,水不再是束缚,而是承载生命自由的舟楫。
4 无明、欲望,是觉醒游戏的关卡设计
佛法里的“无明”,指的是对生命实相的错误认知。
欲望,是无明的直接产物。那无明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们可以把无明比喻为宇宙意识精心设计的一个"成长关卡",这是生命旅程中特意为我们安排的试炼游戏。
这个看似阻碍我们的迷雾,实则是我们觉醒的催化剂——就像游戏中的Boss战,表面是挑战,实则是让我们获得新技能的关键。
过关的秘籍不在于逃避无明,而在于勇敢地循着无明的轨迹深入探索,沿着黑暗隧道寻找出口的光亮;在纠正每一个错误认知的过程中,逐步校准到正知正见的轨道上。
我们每个人本自具足通关的智慧与力量,就像游戏角色天生拥有升级的潜能,只要持续觉察、不断修正,就能在一次次突破认知局限中实现意识维度的跃迁,最终抵达自性圆满的光明彼岸,完成这场从无明到觉醒的壮丽升级。
原创 路梦 禅与冥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