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吗?心中的罪恶感,最能伤害你与金钱的关系
当一个人积累了很多的罪恶感, 他就会开始自动平衡, 去向于破坏。 最容易被破坏的就是金钱。 其次是与关系与健康。
01 个人良知
良知,是我们生命中24小时不休息的监控。
它监控着我们的起心动念,监控着我们在团体里,在家族里,在当下关系里的发生。
从远古时期的部落生活开始,良知就存在。
例如,我参与了打猎,我打的猎物多,在分食物的时候就有一种清白感,干的多得的多,我会非常的愉快。就像现代社会一个团队里的多劳多得。
良知还在什么部分有体现呢? 在于:我是否跟我家族里的人是一样的。
在部落时期,我必须跟这个部落里的人一样,不能违背这里的规则,我才有资格在这里。
在一个家族里,如果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生活得很辛苦,不管头脑多想幸福,我们潜意识里会让自己生活得很辛苦,因为我们要有清白感,“我跟你一样”。
就像经常举的例子,一个小偷的家族里出了一个警察,谁是叛徒?警察。
所以,个人良知的清白感和罪恶感,不一定是大众的标准。
这一家都是小偷,出了一个警察专门抓小偷,他是个“叛徒”。
这一家都生活得很悲苦,有一个孩子生活得特别幸福,他就是“叛徒”。
他要不断地为那些受苦的人买单,直到把自己也变得苦了,他才和家人是一伙的。
清白感是“我跟你一样”,给这里更多的贡献,跟大家的核心价值利益一样,我就是清白的,我就可以得到更多。
02 清白感与罪恶感
清白感和罪恶感是相对的。
例如,你在原生家庭里是为父母付出最多的孩子,你在兄弟姐妹之间、原生家庭当中就会有清白感。
你在他们面前会有优越感,因为“我做的比你多”。没做到的那些人,就会产生罪恶感。
而人们往往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罪恶感,在这部分就要说很多事情,或者做一些别的来让其平衡。
我们为了逃避面对罪恶感而做的事情,有一个例子:
A员工从一家企业离职,老板待他很好,而他临走时撬了老板的资源,拿走了一笔货款;B员工是正常离职。这两人中有一人会在外面不断地说前老板不好,会是谁?
A员工。为什么?
因为,只有不断地说前老板不好,才能掩盖自己内在良知的那个部分——“我不是个好人,我做了亏欠别人的事情”,这就是个人的良知。
个人良知是时时刻刻都在发生作用的。
03 罪恶感对关系的破坏性
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地转化所谓的罪恶感,就会出现破坏力。 当一个人积累了很多的罪恶感,他就会开始自动平衡,去向于破坏。
最容易被破坏的就是金钱。
如果金钱上出现了状况,不要急着去探索怎样跟钱关系更好,先看一下为什么我的钱会被平衡掉,我在哪些地方是有“黑洞”的,是有漏的。
金钱是最简单的平衡,它给你一次醒觉的机会,开始完善你的体系。
就像身体有一个小状况提醒你去检查,现在改善还来得及。
如果在金钱上没有唤醒你,下一步就是关系,之后是健康。
所以如果我们拥有选择,就更早地去主动平衡。
在上路之前,先把车检修一下,而不是已经在路上了,却总在处理紧急状况,那样会付更多的代价。
金钱之后就是破坏关系。比如,当有特别亲的人离世,我们可能不敢轻易地跟别人很亲密了,开始在关系里有各种冷漠,慢慢地再也不会有这种深入的、过命的交情了,在关系里也就慢慢疏离了。
最后是去向破坏健康。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这种疏离和高压的状态,健康出现状况也是非常正常的。
04 罪恶感的转化之法
留意生活中当我们有罪恶感的时候,我们会做的事情是什么。
由于个人良知的运作,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清白的,都不喜欢自己是罪恶的,所以当我亏欠了谁的时候,我会拼命地找一些客观的理由来说服自己,我是迫不得已的,我是没有选择的。
其实那个时候我们放弃了可以去做一些事情的机会,只为了清白感,而那个罪恶感却一直都在。而这个能量需要我们真实地承认。
假如我们小时候偷过钱,如果你一直表达的是各种评判:
“我最瞧不起的就是小偷,偷别人钱的人品行不好”
“从小偷针,长大偷金”……
你每次都会把这件事情变得更大,你内心对自己的指责、掩饰更多。
而所有你能真实面对的,就一定能放下。能量上的移动,通过面对、承认,就可以转化。
抗拒父母的人,心里都会有罪恶感,即使我们的头脑会用各种理由去说服自己、合理化自己的行为,罪恶感的能量却始终实打实地作用在我们的身体上。
抗拒父母的人身上带着一种“我不服”的姿态,这只会吸引更大的挫折;一次次非常坚强地转败为胜,每次都证明你更强,其实你是变得更坚硬。
因此,罪恶感就好比是利息在逐年增加的贷款,能早一点清理这一部分,对自己的金钱、关系、健康是有好处的。我们要有智慧地面对并转化它——有时候只是“我尊重,我接受”就可以,不需要付那么大的代价。
来源 | 无限圆满 作者 | 未知 校对 | 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