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5|回复: 0

你是以无限为原型创造的

[复制链接]

4789

主题

3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197
发表于 2025-8-26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是以无限为原型创造的

放下那些“你认为你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的观念和思维,成为真正的你,因为真正的你本身就拥有‘无限可能性’。当你允许自己臣服于 “你是以无限为原型受造的” 这一事实,这便意味着你承认自己生命本具的无限可能,这时,作为“镜像”的物质实相,就会将这种‘无限可能性’同步反映在你的日常经验中。---Bashar

多多:看看这段话:”放下那些“你认为你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的观念和思维,成为真正的你,”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很多“应该”:应该成功、应该懂事、应该努力变得优秀、应该活成别人羡慕的样子……这些观念就像一套固定的剧本,让我们不知不觉扮演一个“假我”。

真正的放下,是意识到这些“应该”和“标准”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它们来自集体的固有意识,当你不再强迫自己符合这些标准时,你才开始接触真正的自己。

天天: “你是以无限为原型受造的” 这句话如何理解?

多多:他的意思是,你的本质并非这具身体(人格)。真正的你,是那无限、永恒且充满创造力的意识觉知本身。这个被你使用的人格——连同它的思维、情绪和身体——是一个绝妙的载体,其目的是让‘你’(无限的意识)能够投入这个名为“人生”的精彩体验之中。

   “你是以无限为原型受造的”这句话,正是在提醒你,你源自无限,你的核心本质就是无限,这个身体只是你体验的载体(工具),它不是真正的你。

天天:那么我怎么经历这种无限可能性呢?

多多:臣服于生命,不用拼命试图掌控一切,所谓的臣服,不是放弃或软弱,而是一种深刻的信任:相信自己拥有无限可能性,愿意接纳生命自然展开的方式。

当你真正开始接受“我是以无限为原型受造的”,不再拼命把自己塞进“我应该怎样”,“不应该怎么样”的框子里,你外在的现实就像一面镜子,会开始呼应你内心的变化。

不需要应该怎么样,你只需要做自己,跟随本心的感动而行,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你会发现,之前看不到的机会出现了,灵感会自己来找你,一切你需要的事物会自然流向你。

天天:所以…我不需要拼命去“成为”什么?我只需要…“放下”?

多多:是的。放下那个“你认为你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执念,信任生命本身,信任你自己的无限性。当你不再挡自己的路,你内在那股与生俱来的、无限的能量,自然会为你创造出一条只属于你的路。就像一朵花,你不需要命令一朵花开放,你只需要移开挡住它生长的小石头,它自己就会盛开。

天天:为何我们会陷入“应该怎样”和“不应该怎样”的思维框架?

多多:我们之所以会陷入“应该”和“不应该”的思维框架,根源在于我们遗忘了自己作为“做梦的意识”(投影源)的身份,而过度沉浸在“梦中角色”的剧本里。

这种思维模式本质上是小我(Ego)为了维持控制感而构建的防御机制。小我的核心任务是“生存”,而不是享受生命,它渴望一个可预测、无风险的世界。因此,它不断用“应该/不应该”的规则来构建一套看似安全的逻辑:“只要我按照普遍认可的规则行事,就能避免痛苦、获得平安”。

很多常见的思维模式,比如:

我应该考上一个好的大学,然后这样就能找到好工作,人生就会安稳。这种线性逻辑提供了暂时的安全感,但也将人困在恐惧中——一旦偏离“应该”,就会焦虑。

此外,从出生开始,家庭、学校、社会就通过奖励与惩罚,将一套“正确人生模式”植入我们的潜意识“应该务实”,读书应该读好就业、能赚钱的专业”;“应该积极乐观”,“要隐藏自己,不应该流露脆弱、崩溃和负面情绪”;“应该在什么年纪做什么事”,“应该追求成功,不应该安于平凡”......这些例子太多了,当我们内化它们后,便会误以为这是“自己的声音”。

在小我的眼中,人生是一场艰难的求生,每一步都生怕走错,每一个选择都仿佛决定着终极成败。活在没完没了的“应该”和“不应该”之中,背负着沉重的包袱

如果我们能够忆起自己真正的身份是那“做梦的意识”,便会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人生:生命成了一场充满自由与探索的自定义游戏。我们为自己设定规则,也可以随时打破规则;我们投入每一种体验,却不再执着于特定结果——因为人生就是一场体验,成败对错都没关系,一切都是为了意识扩展和爱的互动,无论是爱自己、爱他人,还是爱生命本身。

然而,一旦我们忘记了自己是“投影源”这个真实身份,彻底沉浸在“梦中角色”的剧情里,恐惧便会成为生命的底色。我们会变得小心翼翼,紧握社会灌输的规则,不敢偏离“应该”行走的路线。别人的评价变成评判对错的标准,外在的得失成为衡量价值的尺度——我们一边活在他人的目光中,一边却感到越来越深的束缚和孤独。

这种遗忘让我们从创造者跌落为受害者,从“无限的意识”收缩成“有限的角色”。但值得庆幸的是,觉醒随时都可能发生:当我们开始质疑规则的合理性,当我们勇敢地为自己的快乐负责,当我们终于在某个瞬间看穿恐惧的虚幻——我们就会再次触碰那个永恒的真相:我即是梦,也是做梦的意识。而真正的力量,永远源于这份知晓。

天天:是的,永远记住“我是我世界的投影源”。

领悟 “无常”和“无限性”,
走向积极与欢喜

大东:如果一切都是“无常的”,变化的,既然一切终将失去,那么现在的努力、拥有和爱,又有什么意义?最终不过是一场空。

多多:如果我们用“拥有”的视角来看,确实,一切终将流逝,努力似乎徒劳,爱也仿佛注定以分离告终,结果会产生一种无力感、虚无感。

一切你执着的相----你的身体、情绪、关系、财富,身份...都是暂时的,它们会变化,会消失,如果你执着于这些无常的相,你必定会痛苦。

但是当你了悟你的本体是无限的意识(consciousness),锚定了自己“无限性”的本质,你的视角会发生翻天覆地的逆转,走向积极和欢喜。

大东:“无常”和“无限性”有什么关系,你能解释一下吗?

多多:无常是现象,一切事物都是迁流不住、生灭变异的,没有恒常不变的存在,而无限性是意识本质,无限性是能够产生和体验所有现象的那个本体,明白吗?正是因为你的本质是无限的,所以你才能体验到如此无限的变化(无常)。

虽然你体验到的每个形式(phenomenon)都是无常的,但那个正在体验的“你”(意识本身) 是无限的、永恒的。形式来来去去,但意识场本身永存。

那个能够观察、体验这一切的觉知本身。它如如不动,包容一切生灭变化。

大东:好像有点明白了,又不是很明白

多多:你要是真的明白了,你会非常欢喜的。咱们换一个思维,从”拥有”的思维换成“体验”的思维:正因为一切都在变化,生命才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新鲜感!我们不是来‘拥有’的,我们是来‘体验’的。每一次变化无常都是宇宙为我展开的新画面,是一次重新创造的机会。

其实,“无常”是生命的礼物,这意味着每个瞬间都是独一无二的体验,你不再害怕失去,因为你明白“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这样你的心会感觉欢喜和自由。

大东:所以产生消极的感受是因为我只看到“无常”的表面——一切都会变化、消逝——而忘记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多多:是的,如果你把“自我感”依附在“相”上,相是流转变化的,你会感到痛苦,而当你领悟你的“真我”那个永恒不变的“本体”(你也可以称之为“意识”、“大我”、“觉知”,“无限本身”)时,你就会欢喜,你以这个永恒的身份,来欣赏和体验所有无常相的生灭变化,变化越丰富,体验越精彩。

一切都留不住”是事实,但若认为“留不住的”就是“我的全部”,便会痛苦。

当你知曉“能体验这一切的‘大我’(本体)是无限的”,那么“留不住”就变成了“无限游戏”中最美妙的体验,让你得以在永恒中,欢欣地体验每一个刹那生灭的精彩。

真正的智慧不是在“无常”面前哀叹,而是怀着无限的欢喜说:“来吧,让我看看下一刻,生命又会给我怎样的惊喜。”

大东:谢谢,我终于get到你说的点了,非常开心。

恢复你的价值感

一切万有”正以一切可能的方式经验自身。我们,你们,以及造化之中的一切生命与存在,皆是“一切万有”用以体验自我的不同面向。---Bashar

多多:你我他,山河大地,草木星辰,并非各自孤立的存在。我们本质上是同一个生命源头——你可以称它为宇宙意识、万物之源或一切万有——的不同展现面相。

这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最真实的生命:

一切万有(本源)通过无数的眼睛观看自己,通过无数颗心感受自己。你的存在从来不是偶然,而是宇宙意识最深情的聚焦——它正在透过你的眼睛看这个世界,透过你的心灵感受喜怒哀乐,透过你的生命体验“成为你”的独特滋味。

所以,今天我要谈一个点--价值感,我们的根本问题是“自我价值感缺失”,我们总觉得“我不够好”、“我还不配得”、“我需要做得更多、变得更好,才值得被爱、被尊重”。但这种“缺失感”并不是真相,而只是一种遗忘所带来的错觉——我们忘记了自己与生命本源那份深刻的连接。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缺乏价值的,你会向外乞求爱、认可和安全感,但真正的问题在于:乞丐永远无法通过乞讨获得真正的富足。而当你真正建立起内在的价值感,你发现自己就是爱、本自具足,本自安全。你开始散发这些品质,自然吸引对应的人事物进入你的生命当价值感真正建立起来,你的整个生命才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天天:什么是价值感?为什么我们会缺乏价值感?

多多:价值感不是一种开心情绪,也不是一种成就,它是一种最深层的“存在状态”(State of Being)。

它是什么感觉? 它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无需理由的笃定感:

“我存在,所以我值得存在。”

“我的价值不依赖于我做了什么、拥有什么,或谁爱我。”

“我被一种更大的力量无条件地支持着,我是安全的。”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与那无限源头(你可以称它为宇宙、道,或生命本身)从未分离,一种根本的安全感便会自然升起,因为我们知道:我的价值不依赖于外界评价,不依附于身份角色,而是根植于“我是谁”的本质之中。

晓红:价值感是不是一种“自信”?

多多: 它不是自信。自信是“我相信我能做好某件事”,“我相信我可以”,而价值感是“我知道我作为一个生命,存在就有意义”,明白吗?

我们来看看Bashar的教导:

你们许多人在地球上面临的最难课题之一,就是重新学会珍爱自己。因为成千上万年以来你们所接受的教导,你们已经遗忘了你们跟本源的连接,你们认定自己不值得拥有美好,认为你是不配得到的,甚至是毫无价值的。

若你愿意深思,便会发现:你的存在本身,证明了你必然是有价值的——因为造化绝不会创造任何无价值之物。正如【创造的四项法则】第二条所言:你是无限造化的一个面向。你是那整体【一】的一个面向,而你也是那个假装与【一】分离的个体。因此,当你声称“我毫无价值”时,你实际上是在宣称“整个造化都毫无意义”。--Bashar

多多:这段话告诉我们,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你价值最深刻的证明——因为宇宙从不创造无意义的存在。正如创造法则所揭示:你并非偶然的产物,而是无限意识的独特表达。你是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神圣源头独特的显现。

所以,当你说“我没有用”、“我不值得”的时候,其实是在说创造你的整个宇宙没有意义。你否定自己这个“部分”,就是在否定整体生命。

有时候你觉得生活会很难,你会觉得自己像迷路的孩子。但请记得,就连你的迷茫和眼泪,也都是生命体验的一部分。你的任务不是去成为任何别人眼中的伟大,而是去成为百分之百的你自己。

这世上已经有足够多的人在模仿、在迎合、在活成标准答案。但宇宙创造你,不是为了多一个复制品,而是为了透过你的眼睛看世界,透过你的双脚走道路,透过你的心跳感受爱。所以你的任务不是去变得伟大,而是去彻底成为自己。

所以,当你允许自己软弱,当你接纳自己人性的不够完美,那一刻的你,反而最接近生命的本质。因为一切万有从不追求永远的光辉灿烂,它渴望的是真实的体验。你不需要绷紧神经证明自己,因为你知道,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值得的。

这份知晓,会彻底改变你行走人世间的姿态。你依然会努力,但不再焦虑地强求结果;你依然会跌倒,但不再把自己钉在失败的柱子上。因为你知道,你并不孤单,所有经历——无论是光明的还是阴暗的——都是‘大我’陪你一起经历的旅程,都是为了让你体验、学习和扩展。

此刻,你们正逐渐苏醒,融入更宏大的自我,回归那个更宏大的你。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愈加深刻的领悟:你们从未被隔绝,也从不孤独。你们与万物相连,是同一个伟大创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正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现着自己。---Bashar

原创 花蕾汀 会飞的比目丑鱼
摘自《闲聊悟语》整理:木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5-11-5 06:56 , Processed in 0.10390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