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5|回复: 0

中年人走出内耗的最好办法:少

[复制链接]

4789

主题

3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197
发表于 2025-8-15 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年人走出内耗的最好办法:少

少则得,多则惑。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看到网上同龄人,不是事业有成,就是爱情幸福,开始感到焦虑;

在公司,大家聚在一起很小声地闲聊,你就心想:他们是不是在议论自己;

某天没忍住和其他人吐槽了一件事后,又担忧对方是否会泄密。

日常生活中,未等别人出手施压,你就被诸如此类的事不断内耗,消磨殆尽了。

古语有云:“夫少者,多之所贵也。”

人到中年,与其在内耗中揪心度日,不如少看、少想、少说,过好自己的生活。

01少看

如今,网上有一种现象:

各种高颜值、高收入、高品质生活的人随处可见。

反观自己的生活,好像哪哪都不如意,没有高薪工作,生活各种不顺,孩子不听话…… 这中间的落差感,可想而知。

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你看到的,只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部分。

有个博主在知乎上分享了一个故事。

他身边的一对夫妻,婚后每个月都会出门玩一次,朋友圈经常晒开敞篷车,住海景大别墅,吃美食等照片。

可现实生活中,两人无业,天天想着赚快钱。

没钱就用信用卡、花呗套现,借呗网贷能搞全部搞一遍。

朋友圈的人都羡慕不已,可实际上只有自己家里人知道他们已经负债累累。

网上很多东西都是在制造焦虑,让你羡慕,以致看不到眼下的小确幸,从而变得焦虑。

人生不过三万天,与其盯着别人屋顶的琉璃瓦,不如把自家瓦片补结实。

少看别人的“光鲜亮丽”,多关注自己的生活。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条河的两岸,住着一个和尚和一位农夫。

和尚每天看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很有意思,不像自己,除了敲钟就是念经,令他非常羡慕;

而农夫看到和尚每天都是无忧无虑地诵经、敲钟,不用像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令他非常向往。

一天,二人桥上相遇,便互相诉说自己对对方的羡慕。

于是,他们决定互换身份,农夫到庙里念经,和尚到农夫家里种地。

没过几天,农夫就发现和尚的日子一点儿也不好过,敲钟、诵经,只是看起来悠闲,事实上既枯燥又乏味。

而做了农夫的和尚重返尘世后,比农夫还要痛苦,面对俗世的烦扰、辛劳与困惑,他非常怀念当和尚的日子。

这时他们才明白,从前的日子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生活中,我们常常只看到别人的风光,殊不知,那未必是你想要的归途。

没有谁的生活过得比谁容易,生活不只刁难你,也刁难过别人。

所以,不要拿别人的高光瞬间,照射自己的日常——那样只会让你变得焦虑。

人生本就不易,少去看那些贩卖焦虑的东西,把握好自己的生活节奏,你会发现,你拥有的幸福,其实比你想象的多。

02、少想

维密史上最年轻的华裔超模陈瑜有次走T台结束后,有个法国同事朝她走来,并手舞足蹈地对她说: “哇,你的大腿线条实在太美了。”

陈瑜听完愣在原地,觉得同事不是在夸自己,而是在嘲讽自己腿胖。

接下来的相处中,她不仅疏远该同事,还刻意控制饮食,开始减肥,不断调整自己的走姿。

结果,她变得越发焦虑,在T台上呈现的效果反而不如从前了。

直到有次,她无意间在卫生间听到法国同事在另一同事面前夸自己的腿部线条,她才意识到对方是真心夸赞,而自己误解了。

她为自己过度解读对方的话,并疏远对方而感到羞愧。

于是她下定决心,不再过度分析别人的想法和动机,有疑问当场直接问。

此后,她发现自己生活状态越来越好,人际关系也变得简单顺畅。

杨绛先生说过:“事不能想得太多,想多了心就乱了。”

人一旦想太多,就会过度解读很多事情,不仅失去朋友,还扰乱自己内心,做出不明智的选择。

美国康奈尔大学曾做过一项实验。 他们要求参与者穿上印有过气歌星头像的T恤,走进一个已经有5人在的房间。

进房间前,研究者问参与者;“你觉得会有多少人关注你身上这件有点糗的T恤?”

参与者认为房间五成以上的人都会对他的衣服指指点点。

结束后,研究者问房间里的被试者:“你们是否有留意到T恤上的头像?”

结果显示,只有一成的人看清楚他T恤上是什么图案。

我们常以为别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其实大家都只在乎和自己有关的事物,根本没时间关注你。

一个人内耗的本质,就是想的太多。

每天不是担心别人议论自己的穿着,就是担心别人的夸奖是讽刺。

《道德经》中讲:“静心无为,方得闲适。”

人到中年,胡思乱想,只会让自己心烦意乱;不多虑,专注提升自己才能过得舒心。

03少说

曾国藩在家书中写道:“话不可说尽,事不可做尽,势不可倚尽,福不可享尽。”

这“四不尽”原则中,把“话不可说尽”放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

少说话,不是封闭自己,而是明白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

电视剧《繁花》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汪小姐和闺蜜梅萍无话不谈。

有次,她把客户送给她一对珍珠耳环的事告诉了梅萍,并且说了,因自己非常喜欢而掏钱买下了这对耳环。

后来梅萍去金科长办公室交材料,科长让她通知汪小姐去组织部协商下晋升科长的事。

梅萍得知汪小姐要晋升科长,心生嫉妒,就举报她受贿。

经调查,虽有误会,但组织认为汪小姐存在过错。

最后,汪小姐不仅不能晋升科长,还被下放到工厂干苦力。

《先知》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把秘密告诉了风,就别怪风把它告诉整片森林。”

你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隐痛、经历,当这个回旋镖飞回到自己身上时,你怨不了任何人。

人到中年,要懂得管住随时想要表达的欲望。

在综艺《半熟恋人》中,谢楠问了在座嘉宾一个问题:

我们在生活中,要不要跟别人分享自己过往的经历?

华东政法大学杜素娟教授回复说:

“这个要谨慎,我们在分享自己比较糟糕的弱点,或者是过去一个比较糟糕的隐私的经历时,还是不要把人性估计得太高。

哪怕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你没办法预估在未来某个发生冲突或矛盾当中,你会不会被你交给人家的这颗子弹射中。 ”

到了一定年纪,保护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凡事少说。

有时把隐私说给别人听,看似两人变得更亲近了,实则是埋了一颗定时炸弹,你不知道它何时就爆炸了。

正如余华所说的,人和人交往还是少说话,克制表达欲,平静温和就行。

别为了获得共鸣,讲起过往没完没了。

你哪次滔滔不绝后,带来的不是悔恨。 所以跟任何人都不要吐露太多,否则就是把伤害的权利交给了对方。

《道德经》中讲:“少则得,多则惑。”

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凡事过犹不及,懂得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

少看,则远离信息过载,让心神得以安闲,生活回归简单;

少想,则远离思绪漩涡,让头脑轻盈自在,思维变得敏锐;

少说,则远离口舌之争,让情绪稳定平和,沟通更加和谐。

人生的航道很远,载货太多,则难以扬帆。

相比不断堆砌行囊,轻装上阵才是风赠予行者最珍贵的帆。

保持内心的极简,远离内耗。

作者:橘云
来源:帆书樊登讲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5-11-5 06:55 , Processed in 0.12576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