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喜欢独来独往。
他很少与同事在外胡吃海喝,他从不在办公室与人八卦闲谈,他人前人后都我行我素。
他可能不是一个高冷、孤傲的人,但每当有人想靠近他,却又感觉彼此之间隔着一座山。
并没有可以拒人千里,却让人无法近距离接触。
很多人以为,这样独来独往的人一定很寂寞。
其实,真正能够独处的人,往往很享受这样的状态。
独处,是心灵内在的整合
卢梭说: “我独处时从来不感到厌烦,闲聊才是我一辈子忍受不了的事情。”
深以为然。
与人高谈阔论,或是闲话家长里短,也许能暂时消遣心中的烦闷,但唯有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才能全身心地感受自己。
独处的时光里,一个人能倾听内心的声音。
随着独处时间变长,还可以提升自己的认知,更全面地看待问题。
《一个人时的思考》这本书中,有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一位事业有成的年轻人,因为工作压力过大,心灵近乎麻木。
他去看医生,经过诊断,医生认为他身体无碍,问题应该来自内心深处。
于是医生问年轻人: “你最喜欢哪个地方?”
年轻人答道:“海边。”
医生便开出三个处方,让年轻人到海边去。
在海边,年轻人用心倾听着海浪声,各种海鸟的叫声,又回忆起儿时嬉戏玩闹的场景。
他沉醉其中,在这一刻,心中的空虚与压力也得到了释放。
最终,年轻人认识到自己一直忽略的问题和缺点。
他自私,他从未超越自我,这些正是他感到空虚压力的的原因。
医生的三个处方,不是药物,而是倾听、回想和回顾。
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真正静下心,倾听周围和内心的声音,回想起早已被遗忘的欢乐,回顾过往,清空负面情绪,迎接一个轻松全新的开始。
优秀的人懂得定期释放心里的毒素,及时清理心灵的垃圾,时刻让自己轻松自若,以最从容的姿态去面对问题。
余秋雨说: “在这喧嚣的凡尘,我们都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地方,用来安放灵魂。”
外面车马喧嚣,躁动不安的心无处安放,不如用独处放空自己,释放身上的压力和倦怠。
人生下半场,学会用“独处”整合自己的灵魂。
一个人只有学会整理自己的内心,才能收获心灵上的宁静与平和。
越独处,越有魅力
世界上最公平的莫过于时间。
但即便度过相同的时间,人们的能力依然参差不齐,皆因他们无法独处。
有人认为,与朋友觥筹交错,对上司毕恭毕敬,这些应酬能为自己带来便利,换来坦途。
殊不知,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会成群结队。
最近有网友惊奇地发现,国宝级老戏骨陈道明,竟然是热播剧《人世间》的旁白配音。
铿将有力的声调,饱满深厚的台词功底,让人难以相信配音之人已是花甲之年。
翻开他的过往,不难发现生活中的陈老师低调简单,始终保持着内心的清醒。
他会在闲暇之余避开无用的功利社交,减少与圈中人的逢场作戏。
相比于攒人气、拉关系,他更喜欢呆在家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看书、品茶、练习书法、做一些手工活,或是拨动琴弦,轻弹一曲。
给自己一个独处的空间,做个闲人,慢慢享受属于自己的宁静之时,也有了更多时间来打磨自己。
越独处,越有魅力。
陈道明的魅力之所以只增不减,正是源于独处带来的光环。
很多时候,与其勉强自己强颜欢笑,在众人面前刷存在感,不如默默回到家中,远离浮躁,深耕自己。
周国平说: “相比于社交,独处绝对是一种能力。”
受得了孤独,忍得了空虚的人,能把寂寞化为力量,也得到成功的青睐。
学会独处,才是最贵的奢侈品
年纪越大,就越能体会《孤独患者》里唱的: “欢笑声,欢呼声,炒热气氛,心却很冷。”
人到中年,越发没有自我,时间与精力都被工作、孩子、家务搜刮干净,连名字都成为某某妈妈。
懂得独处的人,却能给生活做减法,给自己留下思考的空间,从众多枷锁中解放和治愈自己。
有一段时间,闺蜜工作上不顺利,婚姻也屡屡亮起红灯,她的心情糟糕到极点。
有了孩子之后,她像一台机器一样不停运转,每天六点起床,午夜入睡,不间断的忙碌让闺蜜越发烦躁,脾气就像爆竹一样一点就着。
于是一次周末,她和丈夫难得一起休息在家,却因为孩子不吃饭大吵一架。
争吵过后,闺蜜独自开车出门,在公园里呆坐了一下午。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听着阵阵鸟叫声,看着孩子们嬉笑玩闹,她的心情逐渐平和下来,不快也烟消云散。
回到家,她主动与丈夫沟通,解释自己最近的压力,也指出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冷静的交谈过后,夫妻二人尽释前嫌。
后来,无论生活多么繁重,闺蜜都会定期给自己放假。
在只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忘记家务,不去想孩子,不管一切的是与非,静静享受独处的美妙时光,在小憩中舒缓疲惫的心灵。
所谓独处,不过就是退出拥挤的生活圈,把自己还给自己。
既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正如叔本华所说: “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他自己。”
与其每天陪着笑脸推杯换盏,不如面对真实的自己,在独处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清欢。
只有回归自我,学会独处,才能为自己增值,让自己不断的强大。
《百年孤独》中有这样的话: “生命中曾经拥有过的所有灿烂,终究,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人生之路,每个人都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让人抓狂的工作,繁琐的生活以及钩心斗角的人际关系。
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学会“独处”。
读一本想看许久的书,出去爬山、跑步、游泳,甚至是在窗前静坐,只要心之所向,便足以抚慰焦虑与不安。
有空多独坐,在独处中拥抱恬淡的心境,沉淀思想,升华认知。
内心清净,面对万事万物,方能不骄不躁。
生活不易,独处,是人生最高贵的奢侈品。
文 | 明月玉心 · 主播 | 杨枪枪 来源 | 紫翘书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