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9|回复: 0

【赛斯】此时此地

[复制链接]

3367

主题

3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969
发表于 2024-5-16 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赛斯】:许多人不去注意他们环境里的每样东西,
却透过他们的信念只专注于“四条街外的恶犬”...

今天这篇晓琳想分享赛斯关于「此时此地」这个话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启发。

赛斯在《个人与群体事件的本质》中说:许多人不去注意他们环境里的每样东西,却透过他们的信念只专注于“四条街外的恶犬”。也就是说,他们不对在时间或空间里具体存在或可见的东西反应,却反而将念头盘踞在那些也许存在也许不存在的威胁上,而同时却忽视了那些就在身边的其他中肯的资料。

在原始社会,我们需要时刻对周边的环境保持高度的警惕,时刻警觉着可能出现的各种威胁。然而,到了现代社会,尽管我们基本上已不再面临来自环境方面的直接威胁,但我们依然常常处在一种警觉状态之中。即便外在看似安全无虞,可我们内心头脑仍去捕捉那些潜在的不安因素或想象中的威胁,从而使我们的精神始终难以完全放松下来。

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处理海量的信息,而与大自然接触甚少的人群,精神上也更容易紧张和焦虑,时刻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

相比之下,那些生活在与大自然接触较多的人群,他们更能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与力量,沉浸在当下的景色中,精神上更放松,心情上更愉悦。

赛斯一再强调说,我们无法不珍视我们的生物性而能珍视我们的灵性,因为两者有许多共同性。

我们的身体及所有大自然都是灵魂的物质性显现大自然是我们的“内我”透过象征对我们说话。另一方面,我们实相的人造面——包括其社会与政治结构——则是我们“自我”的信念之显现。那么,它们是“二手的”、较不实质的、短命的显现;而同时大自然则是最高的、主要的显现。

这也意味着当我们在与自然作亲密交流时,比当我们在试着凭知性理解个人实相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时,要离我们的本性近的多。

这与佛陀的教诲是相通的,他带领弟子在静谧的树林坐禅、行禅以达到开悟。王阳明也曾在会稽山的阳明洞天修行,曾计收浪荡书生王畿,对他说:汝中,良心就是清净心,就是至善的心。找良心,要先静下来然后让他带上《传习录》到阳明洞天住上三个月再回来找他。

王畿在宛委山阳明洞天三个月的闭关静坐改变很大,从爬山一事中可获悉。其他同伴气喘吁吁,而只有王畿气定神闲。王阳明向他的弟子们解惑:我们永远只想着脚下这一步,这叫脚踏实地。如果我们脚踩着石阶,心飞到了山顶,身心分家了,就会累。而若是从山脚到山顶,一千步,一万步,都是这一个一,都是这一步,都是这一心,那你会不会累?

因此,我们觉得累更多是因为身心分离了。我们常常做A想B,身在此,心在彼,结果啥事没干还觉累。

明明人在这里,可是脑子跑到过去,带来了愤怒、伤心、悔恨、愧疚等情绪。或是人在此刻,脑子跑到未来,于是就产生了压力、焦虑、恐慌。

我们明明知道自己是紧张过度、操心过度,明明想只活在“此时此地”,明明感觉大自然是自己想去的地方,却一再拖延。

只因为我们一直活在过去或未来,我们太忙了,一直在马不停蹄地赶路,一直以等有时间了,一定会怎么样安慰自己,其实我们现在就可以采取一些行动。

这个练习来自Nancy Ashley,每天做这个练习五到十分钟。

在户外找一处安静的有树的地方。安静地坐着,看看四周,再问自己:现在我意识到什么?看清每样东西:色彩、形状、质感、风吹在你脸上的感受。生动地体验那景致。

然后闭上眼睛。对先前你也许没注意到的许多声音变得觉察起来。认出他们,在心里把那些声音与发出声音的东西连接起来。感觉你的身体像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开始觉察它的温度,开始觉察你体内的其他感觉。嘴里有没有一种味道?你闻到什么气味?透过嗅觉感受你与自然的联系。

在《当下的力量》一书中也提到,当你脑子里充满问题时,新的事物或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无法进入你的大脑。所以,你应该随时为新的事物或问题的解决方案腾出一定的空间,这样你就会发现在生活情境之下的生命。

练习如下:请充分地利用你的感官。定静在原处,环顾四周,但只是看就好,不要去做任何的分析与解释。观察一些光线、形状、颜色、质感等。关注每个东西宁静的临在,关注那个容许所有事物存在的空间。倾听声音,但不要去判断它。聆听声音之下的宁静。触摸一些东西,任何东西,并感觉和认可它们的存在。观察你呼吸的节奏,感觉空气的流入流出,感觉在你体内的生命能量。允许外在和内在所有事物的发生,接受万物的“本然面目”,深深地进入当下。

这两个练习是相通的,通过每天的练习,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活在“此时此地”,活在当下,缓解焦虑恐慌情绪。

转自:晓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4-6-1 08:29 , Processed in 0.02557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